熙熙攘攘、人流如织。最近配资股网,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九华西路上的“师专1958”夜市,凭借各式各样的美食文化娱乐活动,点缀着当地市民的生活,也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
在夜市C22号棚亭内,香气扑鼻的猪脚饭吸引不少食客驻足品尝,一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被挂在了最显眼的位置。猪脚饭和卷烟生意,撑起了这个棚亭的日常经营。
52岁的王华萍是这里的店主。搬货、擦桌、蒸米饭,还要兼顾卖卷烟,尽管十分忙碌,但王华萍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不仅因为笑容是待客之道,还因为她的“烦心事”被办成了“暖心事”。这要从王华萍变更许可证说起。
离这不远处,是王华萍经营了二十多年的报亭旧址,她同时利用报亭经营卷烟,由于城市统一规划,才搬迁到了现在的位置。
据了解,“师专1958”夜市所在地以前聚集了不少流动摊点。2024年初,政府部门对此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建成了颇具特色的“师专1958”夜市,并于今年3月1日正式开市运营。
新夜市的建成,让王华萍的生意愈发红火。然而随着游客增多,停车难等问题出现,停车场建设提上日程,而报亭就在停车场的建设范围内。
“建设新的夜市,对城市、对老百姓、对我们做生意的人来说都是好事,我积极配合搬迁。有关部门也给我提供了两种继续开店经营的方案。”王华萍说。
但是具体采用哪种方案,让王华萍犯了难。若将报亭和卷烟经营生意迁至其他地方,变更许可证经营地址即可。但这样需要在报亭和夜市棚亭之间来回奔波,给日常经营带来不便。若将生意全部搬到夜市棚亭,就面临着“新搬迁的夜市棚亭如何办证”“铁皮屋子是否算固定经营场所”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关系着日后经营。4月28日,王华萍向马鞍山市烟草专卖局拨去了咨询电话,表达了内心的疑问。
在接到咨询电话的当日,马鞍山市局主要负责人张宁及分管负责人何秀莲便到王华萍所在棚亭,现场查看其经营地址区位和场所条件等情况,了解经营状态。
群众事,无小事。针对王华萍的疑问和诉求,张宁立即作出安排部署。“像王华萍的情况,既是个例,又存在共性。对于新业态、新情况,我们既要确保合法合规办理许可证,又要保障好零售户的切身利益。”张宁说。
直面问题,体现的是担当;解决问题,彰显的是能力。根据工作部署,马鞍山市局钢城分局积极与属地城管部门沟通联系,多方获取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具的相关文件,具体跟进落实许可证办理事宜。
经过深入研讨,马鞍山市局认为,在能够获取小吃街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定文书、项目备案表、搬迁情况说明等多部门文件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许可证变更程序办理。
随后,马鞍山市局与城管等部门密切沟通、协同配合,奏响了服务群众的“三重奏”——
一站办理。在地方城管部门配合下,钢城分局取得了由多个不同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避免了零售户跑多个部门自行递交纸质材料的繁琐。
联办加速。在多部门联动下,许可证变更办理时限压减至3个工作日,为零售户争取了更多的经营时间。
直通经营。许可证变更完成后,专卖监管部门将证照信息传送至营销部门完成线路绑定,“零等待”完成卷烟经营前的准备工作。
顺利变更许可证,让王华萍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5月15日,在“师专1958”夜市的烟火气中,王华萍的棚亭里挂上了崭新的许可证。“没有来回跑就完成了新证办理,大大出乎意料。”王华萍感慨道。
从“群众跑”到“数据跑”,从“独奏曲”到“交响乐”,优化的是办事流程,彰显的是监管部门“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群众”的为民初心。
多年来,马鞍山市局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高效便民政务服务。特别是,结合马鞍山市“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要求,推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努力做到“数据多跑路,一刻不耽误”,实现了“5+5”(5日办证、5日可订货)达标率100%。
同时,他们加速推进“限时办结”向“限时可订货”升级,组建跨部门业务先锋服务队,建立岗位协同“服务链联动单元”。也就是说,在许可证生成后,证件管理员可将零售户信息一键推送至相关业务部门,同步推进绑定进货账号、支付账户,编组配送线路等业务流程,畅通客户服务“最后一公里”。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今年以来,马鞍山市局先后解决了困难零售户帮扶、零售户“烟捷贷”协助办理等实事15件,服务满意度持续攀升。
马鞍山市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配资股网,将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在减程序、提效能、解难题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服务精准度,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大文章,让“办证难题”的终点,成为为民服务的新起点。
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